赋能技术提升 解码病原密码——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病原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技术及数据分析”研讨培训

为应对病原微生物快速变异带来的公共卫生挑战,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领域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水平,国家生物信息中心联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病原微生物分中心)、广东省预防医学会病原分子诊断和分子流行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专委会,于6月25日至27日在广州举办了“病原微生物基因组测序技术及数据分析”专题研讨培训。本次培训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所、医院、广东省疾控系统近60名专业人员,共同聚焦病原基因组学技术前沿,提升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

培训开始,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检验所所长李柏生致辞,他表示,高通量测序技术作为当前最前沿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手段,为病原体快速精准鉴定和传染病疫情实时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提升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专业人员的基因组测序和分析能力,加速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病原体检测与溯源中的广泛应用,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携手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组织了本次培训,希望学员都有所收获。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陈非研究员以《高致病微生物及感染性疾病基因组学研究范式》为题授课。他从肺结核病的研究入手,围绕体检大数据表型组学研究、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多维组学宿主感染机制研究三方面进行了讲授。李翠丹副研究员介绍了细菌基因组流行病学分析及在肺炎克雷伯菌(肺克)中的应用,她从细菌基因组分析的流程和经验、高耐药肺克解析应用、高毒力肺克解析应用、高毒高耐肺克解析应用四个方面,针对细菌基因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宋述慧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资源体系、病原综合信息库及快速解析与预测预警模型。李论助理研究员对基于系统发育树、单体型网络演化和序列相似性的病原溯源,MEGA实操练习等在病毒溯源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和问题进行了介绍。

中山大学施莽教授以《基于全感染组的病原体检测》为题授课,系统介绍了呼吸道全感染组、媒介全感染组、动物全感染组的病原体检测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基于全感染组的生态学研究方法。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刘哲副主任技师介绍了宏基因组测序在疾控工作中的应用,从宏基因组测序样品制备、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和细菌宏基因组样本制备三方面,对病毒、细菌基因组样本制备的原理、方法和问题进行了讲授。

广东省疾病控制中心张昌副主任技师带领学员进行了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在本地云平台的实操。实操内容主要包括基因组组装、基因特征分析、溯源分析和宏基因组测序病原体鉴定等。国家生物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彦青系统介绍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原始数据与基因组数据汇交系统,解答了学员在汇交中遇到的问题,并收集了学员对于相关系统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培训覆盖疾控从业者、临床检验与传染病防治人员、基因检测技术人员等。通过本次理论培训和现场实操,帮助专业人员掌握了基因组测序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提升了学员数据分析与实际应用能力。

培训现场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