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举办“一带一路”生物大数据汇交共享应用国际培训班
10月13日-14日,由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功能基因组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生物大数据汇交共享应用国际培训班在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举办。
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的21名国际学员参加了现场培训,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法国、柬埔寨、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伊朗等8个国家的30余名科研人员线上参加,共同探索生物大数据在推动全球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经济发展中的无限可能。

培训现场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生信服务部部长、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宋述慧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通过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培训交流,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我国组学数据资源体系及汇交系统,提高学员的生物大数据共享和整合分析能力,增强生物大数据全球共享利用水平。

宋述慧致辞
本次培训分为课堂讲解和实地参观两个环节。课堂讲解由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资源部部长、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功能基因组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分会副会长章张研究员以“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资源体系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BHBD)建设”为题,向学员们全面介绍了中心在生物大数据领域的布局与成就。蒋岚研究员深入讲解了单细胞多组学数据分析方法及其在临床转化中的应用,展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解析细胞复杂性方面的强大能力。宋述慧研究员分享了微生物数据在病原体变异监测、谱系分型和风险预警中的应用,展示了传染病防控方面的技术实力。汪敏先研究员通过心血管疾病精准医疗的案例,阐释了群体基因组学如何驱动临床医学的革新。针对生物大数据汇交与应用的实际需求,王彦青高级工程师为学员们整体演示了组学数据汇交与共享系统的操作流程。

章张研究员授课

蒋岚研究员授课

宋述慧研究员授课

汪敏先研究员授课

王彦青高级工程师授课
在实地参观环节,学员们分别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国家动物博物馆,通过听取专业讲解、现场观察各类植物品种和动物标本,深入了解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和样本资源。

参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参观国家动物博物馆
通过两天的学习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巴基斯坦的一位学员分享说:“这次培训让我对中国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发展有了全新认识,我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渠道,这对于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俄罗斯和泰国的学员表示,培训老师讲解的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数据汇交与共享系统非常实用,未来会尝试使用这些数据库助力自己的科学研究。
本次培训得到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上海市创新细胞生物学发展基金会 2025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培训班、中国科学院特别交流计划、ANSO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等项目资助。

培训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