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暴力行为背后基因与心理的较量——记第五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

  近日,“成都司机打人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促使人们思考一个问题:个体暴力行为受基因因素还是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大呢?这恰好是5月12日在中科院心理所举行的第五届“生科杯”学术辩论赛的辩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中科院心理所和基因组所的研究生们用理论和数据说话,从学术角度进行了激情碰撞和科学争鸣。

  “生科杯”学术辩论赛是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自2011年起主办的一项特色品牌活动,本届辩论赛由心理研究所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承办。赛前经过抽签确定正方为心理所,观点为“个体暴力行为受基因因素的影响更大”,反方为基因组所,观点为“个体暴力行为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更大”。比赛评委由5名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分别是动物所陶毅研究员、遗传发育所许执恒研究员、心理所叶铮研究员、基因组所孙英丽研究员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苏瑞凤博士。心理所领导李安林,基因组所领导杨卫平、王丽萍等嘉宾和观众近60人出席了活动。

  一场社会热度与学术高度并举的辩论赛,加上如此形成的学科背景与辩论观点的反差,让大家对这场论战充满期待。果然,在比赛现场,围绕个体暴力行为背后基因因素与心理因素的影响孰大孰小,辩论双方展开了激烈精彩的角逐。本次辩论程序由立论陈词、攻辩、自由辩论、结辩四个基本环节构成。立论陈词环节,双方一辩分别做学术报告,系统阐明本方观点;攻辩环节,双方二辩和三辩互相进行一对一问答,并由四辩做攻辩小结;最为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双方八位辩手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最后的结辩环节,反方四辩和正方四辩先后对本方观点进行了总结。

  比赛现场气氛紧张热烈,各位辩手或沉着冷静、或陈词激昂、或幽默风趣的精彩表现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整个辩论过程,双方辩手展现了智慧的思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呈现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真实案例,表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让观众了解到当前国内外研究水平下,已经发现的基因和心理因素在个体暴力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分别所起的重要作用。

  各位专家评委结合此次辩论赛的主题对辩论双方的表现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指出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希望不同专业领域积极探索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在紧张激烈的角逐之后,经专家评委打分评选和现场观众代表投票,本次比赛的各个奖项最终揭晓:心理所代表队荣获团队优胜奖,基因组所代表队荣获团队鼓励奖;基因组所四辩方皖同时荣获“最佳论证”和“最佳风采”两个单项奖,心理所三辩赵一力荣获“最佳辩手”单项奖。随后,评委和嘉宾为获奖团队和个人进行了颁奖。辩论赛在欢乐与喜悦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比赛有输赢,真理无止境。本次辩论赛将学术主题与社会热点相结合,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展现了中科院青年学子的青春激情与风采,锻炼和提高了创新思辨能力,增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激励大家不断探求真理,努力钻研,用专业知识为国家和社会积极贡献力量。

辩论赛现场

选手与评委合影

附件下载: